教师教育
2024级部教师沙龙活动纪实
为深化教师对泰山文化的理解,助力首课思政负责制校本课程开发,2024级部教师团队举办了一场以“泰山与封禅”为主题的文化沙龙。本次活动由2024级部文综组备课组长王继浩主讲,带领教师们穿越千年时光,揭开泰山的文化密码。
泰山虽非五岳最高峰,但其拔地1300米的陡峻山势形成“呼吸通帝座”的震撼体验,东方“万物之始”的方位更与“阴阳交泰”哲学深度契合,自上古便成为帝王封禅的“通天之路”——从秦始皇到乾隆,12位君主在此以“镇东方而安天下”的政治仪式,将自然崇拜升华为政权合法性的神圣象征。
王老师通过对比史料与古地图揭示,泰山不仅是帝王的政治舞台,更是儒释道与民间信仰的交融之所。岱庙建筑群凝固儒家礼制,经石峪摩崖石刻镌刻佛教智慧,碧霞祠沉淀道教玄思与民间虔信,而李白“天门长啸”、杜甫“一览众山”的诗篇则让文学与山岳共鸣千年。
近代以来,冯玉祥抗日石刻与徂徕山起义烽火,将“泰山压顶不弯腰”的气节注入民族精神血脉;如今,作为全球首批“双遗产”,泰山通过数字化保护、《封禅大典》实景演艺等创新手段焕发新生,其“国泰民安”的古老寓意更升华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纽带。
王老师指出,泰山既是地理构造的奇迹,更是文明层累的活化石——从封禅碑刻到庙宇台阶,从帝王誓言到文人诗墨,每一处遗存都在诉说着中华文明“多元一体”的包容性与“天人合一”的永恒追求,这座承载民族集体记忆的圣山,正以古老基因对接现代文明,持续书写着文明赓续的当代篇章。
2024级部主任刘阳指出:“泰山不是一座山,而是一部立体的中国史。它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精神密码,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素材。未来,我们将把泰山文化深度融入校本课程,通过研学实践、文化讲座等形式,让学生感受‘挑山工精神’,领悟‘国泰民安’的时代内涵。愿每一位师生都能在泰山文化中找到精神坐标,共同守护中华文明的根与魂!”
本次沙龙活动,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,更是一次教育智慧的碰撞。泰山外国语学校将继续以文化为翼,助力师生在传承与创新中书写新的篇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