部门动态
春和景明,诗情寄远。4月2日上午,学校2024级部“清明·寻春”教师沙龙在杏花微雨、杨柳拂风的春日里温情启幕。学校副校长、教务处主任高秀泉,2024级部主任刘阳,教学主任范维明,德育主任于帅与全体教师齐聚一堂,以诗会友、以礼寄情,在传统文化与教育初心的交融中,共赴一场诗意与情怀的春日之约。
一、飞花令里觅春色:雨·柳·春的诗意交锋
活动以一场别开生面的“飞花令”拉开序幕。教师们围绕“雨、柳、春”三大关键词展开诗词对决,现场诗情激荡,妙语连珠。
——“天街小雨润如酥”道尽春雨的温柔;
——“客舍青青柳色新”勾勒出绿柳垂丝的画卷;
——“万紫千红总是春”将春日的绚烂定格成永恒。
教师们以诗为媒,在经典中触摸清明时节的意境之美,更展现了教师的文化底蕴与教育情怀。高校长引用“清明前后,种瓜点豆”的农谚,寄语教师:“教育如同播种,需顺应时节、深耕细作。今日我们以诗寻春,更要以文化滋养学生心田,让传统智慧在课堂生根发芽。”
二、溯古追今话清明:传承中的文化根脉
论坛上,主讲人张力月老师以生动的讲述带领众人回溯清明节的千年演变。从寒食节的忠孝典故,到融合上巳节踏青习俗的文化交融;从杜牧“清明时节雨纷纷”的经典诗篇,到“祭祖追远、慎终追远”的民族精神,教师们共同探寻清明节承载的文化密码。清明不仅是节气,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纽带。我们要将这份文化自信传递给学生,让传统在新时代焕发活力。
三、青团巧手承民俗:舌尖上的清明记忆
“捣艾为汁,和粉作团”,手工作坊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。教师们化身“民俗传承人”,揉面团、包豆沙、捏造型,亲手制作传统青团。活动进行中,教师积极参与,一只只碧玉般的青团承载着对自然的感恩与对传统的敬畏。教育如做青团,需以匠心包裹真情,以温度传递文化。
活动圆满落幕,但教育的步履从未停歇。正如刘阳主任所言:“这场论坛是文化的播种,更是教育初心的回望。泰山外国语学校将继续以传统为舟、以创新为帆,在‘立德树人’的航程中砥砺前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