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效课堂
3月14日,2023级部学生上了一堂特别的生物课。在谭启航、陈敏两位老师指导下,学生们边做泡菜边学习生物知识,把课本里的微生物培养、化学检测等内容变成了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实践活动。
一、理论知识
泡菜,这一古老的食品保存方法,是利用乳酸菌在低盐环境下发酵蔬菜,产生乳酸,从而达到防腐和增添风味的目的。泡菜的制作不仅是一种食物加工技术,更是生物学中微生物发酵原理的典型应用。
二、实验步骤
(一)配制盐水:
首先,同学们用清水和食盐配制了质量分数为5%~20%的盐水,并将盐水煮沸后冷却,为泡菜的制作做好准备。
(二)准备蔬菜:
新鲜的萝卜、黄瓜和甘蓝被洗净切块,同学们小心翼翼地将它们装入坛中,并加入蒜瓣、生姜等香辛料,装至八成满。
(三)发酵过程:
将冷却好的盐水缓缓倒入坛中,确保盐水没过所有菜料,然后盖好坛盖,静待发酵的魔法发生。
|
2023级部主任梁军全程旁听后表示,这种“动手做实验+动脑解问题”的教学方式效果显著,“看到学生们能自主设计实验方案,还能讨论如何改良传统工艺,这正是我们想培养的实践能力。”融合劳动教育和学科知识的生物实验课,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原理,还能培养劳动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,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,助力他们成为有知识、有能力、有情怀的新时代青年。
通过这次实践活动,同学们不仅亲手制作了泡菜,更重要的是,他们在实践中深刻理解了生物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。从盐水的配制到蔬菜的处理,再到发酵过程的监控,每一个步骤都考验着同学们的细心和耐心,也让他们对生物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。